联合国图片/Rick Bajornas

中国, 以色列, 俄罗斯联邦, 美利坚合众国
国际人权服务社

国际人权服务社最新报告披露各国政府为削减联合国人权工作资金的幕后操作

国际人权服务社(ISHR)首次对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预算闭门谈判进行调查,揭露了以中国和俄罗斯为首的少数国家如何通过政治手段和影响力,协同阻挠和削减联合国人权工作的资金。在联合国全面改革和财政危机之际,这些举动——加上美国未能缴纳联合国会费和未偿债务——对联合国人权体系构成了生存威胁。

国际人权服务社(ISHR)今天发布了一份开创性的报告,首次披露了以中国和俄罗斯为首的少数国家如何阻挠和劫持联合国预算谈判,以削减人权机构和调查工作的资金。在联合国财政危机和改革之际,此举危及联合国预防、调查包括种族灭绝在内的严重侵犯人权行为,并对其进行追责的能力,也危及联合国与各国政府合作,在实地促进人权和法治的能力。

由于联合国80周年倡议下的预算削减以及联合国流动性危机,联合国历来资金不足的人权工作现在面临着生存威胁,而美国、中国和其他国家未能按时足额缴纳会费则加剧了这一危机。

国际人权服务社的报告联合国预算之争:各国如何试图削减人权资金基于数十次访谈,并梳理了2019年至2024年的官方文件和内部预算谈判文件,发现中国和俄罗斯一直致力于在联合国大会第五委员会(5C)及其鲜为人知但颇具影响力的咨询机构——行政和预算问题咨询委员会(ACABQ)中施加影响力、扰乱会议进程并将技术讨论政治化。第五委员会正是各国协商联合国预算的场所。

报告显示,过去十年,中国在这些机构中的影响力急剧扩张。北京投入大量资源,增强其在第五委员会、行预咨委会和其他相关机构的代表权,以推动大幅削减人权预算。俄罗斯经常在谈判中扮演直言不讳的搅局者角色,使中国能够在闭门会议中更隐蔽、更有效地发挥其影响力。

俄罗斯和中国外交官利用联合国预算谈判来服务自身利益,并以牺牲人权为代价保护盟友免受审查。” 辛克莱表示:“预算谈判应完全以充分资助联合国工作为目标,而非成为削弱问责机制和权利保护的政治工具。
国际人权服务社纽约办事处主任玛德琳·辛克莱

在第五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和俄罗斯屡次提出削减人权资金的极端提案,并得到一些专制国家的支持,同时阻挠其他支持人权资金的国家扭转行预咨委会建议的不当削减。

这些联合行动旨在削减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OHCHR)的资金,特别是其在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以及非歧视方面的工作经费,并停止资助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对俄罗斯、白俄罗斯、伊朗和朝鲜等国严重侵犯人权行为所设立的调查机制。

国际人权服务社的访谈也揭示了中国在77国集团(G77)发展中国家中的巨大影响力。北京方面将削减人权资金的努力包装为推动“效率”和优先考虑联合国发展倡议的举措。截至2025年,中国对联合国常规预算的预期贡献份额将从15%上升至20%,巩固了其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捐助国地位。目前,美国的贡献份额为22%,这是单一国家贡献的上限。

除了第五委员会之外,中国和俄罗斯还在另一个鲜为人知却至关重要的联合国机构——方案和协调委员会(CPC)中推动反人权措辞,阻挠人权项目议程讨论。与此同时,中国利用其在联合国审计委员会的席位,试图严密监控人权高专办并获取机密员工信息。

与此同时,以色列等其他国家越来越多地将第五委员会变成更广泛地缘政治分歧的缩影,多次发起表决试图削减对其不利的人权调查经费,但迄今均未成功。

联合国从未面临如此严峻的挑战——中国与俄罗斯长期以来的反人权的议程正与特朗普政府的反动讨伐及其彻底削减联合国资金的意愿交织在一起。这份报告应当成为警钟:除非有担当的国家大幅增加资金投入并捍卫联合国人权支柱,否则其他国家会将其据为己用。
国际人权服务社项目经理拉斐尔·维亚纳·大卫

日益加剧的资金危机

报告发现,联合国人权预算多年来一直资金不足,且屡遭削减,如今又因中美两国拖欠或拒缴会费引发严重流动性危机,而联合国正处于紧急改革阶段,使局面雪上加霜。

自2025年1月上任以来,特朗普政府频频以所谓“反以色列偏见”为由攻击联合国机构,突然阻止支付2024年会费的逾期未缴会费和美国2025年的所有会费,同时削减了几乎所有对联合国的自愿捐款。在最大的会费国美国扣留了联合国预算的这一大笔款项之际,北京方面日益延迟的付款行为可能导致联合国2025年运营现金流损失40%以上。

与此同时,中国虽全额缴纳但严重拖欠会费的行为,其结果与未足额缴纳会费类似——一项鲜为人知的联合国强制性规定会将未使用的资金(因到账过晚而无法使用)以抵扣未来会费的形式返还给成员国。2024年,中国于12月27日缴纳会费,即当年年底前四天。

美国更广泛地退出多边主义也使得中国和俄罗斯得以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塑造一个更加以国家为中心的联合国,而这却以牺牲民间社会和人权的普遍性为代价。

美国正在拿整个联合国人权架构做赌注,以保护以色列免受种族灭绝的审查,并推进特朗普政府的人权愿景。在此关键时刻,会员国负有集体责任,坚定立场,保障联合国重要人权工作的资金。
国际人权服务社执行主任菲尔·林奇

截至10月3日,仅有139个会员国(72%)全额缴纳会费。其中9个尚未缴纳的国家是人权理事会成员国。美国仍欠联合国2025年常规预算15亿美元,中国欠1.92亿美元,俄罗斯欠7200万美元。

由此造成的资金缺口已导致人权高专办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的实际预算分别削减13%和27%。全球人权保护已受到影响:对刚果民主共和国等地严重侵犯人权行为的调查陷入停滞,调查和记录俄罗斯/乌克兰及以色列/巴勒斯坦暴行罪的能力大幅下降。

由美国、中国和俄罗斯加剧的资金和预算危机,也正在压缩人权理事会中受害者和民间社会参与的空间,并削弱对处于风险中个人的支持力度。

联合国80周年倡议可能加剧损害

美国削减资金迫使联合国通过“联合国80倡议”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改革竞赛,这项内部改革旨在提升组织效能,但迄今为止主要聚焦于紧缩开支和削减成本。

秘书长9月份提出的初步削减方案将人权预算削减了15%,降幅高于联合国发展及和平与安全工作的拟议削减比例。预计在行预咨委会审议秘书长提案后,以及未来数月各国根据联合国80号决议提交更多改革提案后,还将实施进一步削减。

长期以来,中国和俄罗斯一直利用联合国机制编织影响力网络,阻挠人权进步,如今特朗普政府正沿着相同方向前进。但这种局面并非不可逆转。联合国80周年倡议不应仅追求'效率',而应成为推动实质性、以人权为导向改革的集体行动。为此,各国——特别是那些对建立强大、响应迅速的联合国人权机构有着切身利益的全球发展中国家——仍可夺回主导权,确保联合国获得资金支持,从而切实推进全球人权保护工作。
国际人权服务社执行主任菲尔·林奇

在联合国人权工作最需要资金应对全球危机之际,其资金却濒临崩溃。联合国会员国负有维护人权的集体责任,包括:

  • 按时足额缴纳分摊会费;
  • 暂停向拖欠会费的会员国退还未动用款项;
  • 改革行预咨委会;
  • 增加对人权高专办的自愿捐款;
  • 反对联合国80周年倡议的预算削减中对人权领域造成不成比例影响的措施,并确保人权理事会和其他在该领域工作的机构获得充足的资金来履行其职责。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