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人权服务社新报告揭露中国阻挠公民社会参与联合国机制行径
2025年4月28日,国际人权服务社发布最新报告,深入剖析中国政府如何限制独立公民社会人士与人权捍卫者在联合国人权机制中的参与空间。报告分析了中国在联合国非政府组织委员会中的角色、中国政府主导的非政府组织日益增长的存在,及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恐吓与报复行为。
国际人权服务社与 22 个人权组织一起强烈谴责香港政府不断升级对流亡活动人士的镇压以及针对著名活动人士郭凤仪亲属的行为。
我们,即以下联署的公民社会与人权组织,强烈谴责香港政府不断升级对流亡抗争者及其在港家属的打压。
2025 年 5 月 2 日,香港警务处国家安全处以国家安全罪名正式起诉著名在美抗争人士郭凤仪的父亲,成为流亡抗争者家属被以国安罪名起诉的首例。
68 岁的郭贤生被控《维护国家安全条例》第 90 条之下的“直接或间接”处理“潜逃者”资金罪名,若定罪最高可处7年监禁。警方在 4 月 30 日也逮捕了郭凤仪的二哥,但准其保释候查。我们呼吁香港当局立即撤回对郭贤生的控告并予释放。
28 岁的郭凤仪现任美国华盛顿特区非政府组织香港民主委员会执行总监。 2023 年 7 月,她成为第一批遭香港警务处依《港区国安法》发出百万港元悬赏通缉的 8 人之一。
迄今,香港当局已对 19 名流亡海外的香港抗争者发出莫须有的悬赏通缉令,并不断骚扰和威胁他们的家属。最近事例包括,国安处警察于今年 1 月至 4 月先后将超过 12 人带回讯问,他们分别是身居英国的抗争者刘珈汶和钟翰林、学者钟剑华以及身居美国的抗争者许颖婷的亲戚或同事。今年 2 月,香港当局以涉嫌违反国安法为由,将属于澳洲居民、前立法会议员许智峰及其家属的 80 万港元财产充公。
2024 年 6 月和 12 月,香港政府撤销包括郭凤仪在内的 13 名被通缉者的护照。
因他人涉嫌的行为而对任何人施加惩罚或骚扰,构成国际人权法禁止的连坐惩罚(collective punishment)。
中国政府利用两部极为严苛的国家安全法律—— 2020 年《港区国安法》和 2024 年《维护国家安全条例》——瓦解香港民主运动、剥夺香港原本享有的基本自由。中国和香港政府的行为严重违反香港实质宪法《基本法》明文规定的人权保障,也违反《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后者已通过《基本法》纳入香港法律框架并体现于《香港人权法案条例》。
这 19 名被通缉的抗争者散居英国、美国、加拿大和澳洲。只有美国政府以利用国安法“跨境恐吓、噤声和骚扰”抗争人士为由,宣布制裁 6 名香港官员。其他三国政府以声明谴责通缉令,但尚未采取行动向香港官员究责。
因应中国政府对香港流散社群的跨国恐吓措施,我们敦促关切此事的各国政府采取具体行动,向涉及相关迫害的政府官员追究责任。
各国政府应制定有效措施,保护香港流亡者和其他批评中国政府人士免遭中国政府跨境镇压,包括建立追踪跨国镇压案件的全国体系,以及公正调查并起诉各国管辖范围内的加害者。
联署团体:
2025年4月28日,国际人权服务社发布最新报告,深入剖析中国政府如何限制独立公民社会人士与人权捍卫者在联合国人权机制中的参与空间。报告分析了中国在联合国非政府组织委员会中的角色、中国政府主导的非政府组织日益增长的存在,及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恐吓与报复行为。
联合国秘书长关于报复问题的年度报告显示,人权理事会的十几个现任成员国和三个渴望加入的国家对试图与联合国接触的个人或团体进行了报复。
在通过第四次普遍定期审议 (UPR) 报告时,中国无视要求执行联合国调查结果的呼吁,驳斥了对其人权记录的所有严肃批评,拒绝在有据可查的维吾尔族、藏族、香港人、人权活动人士、律师等的困境上做出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