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几个肇事国参加人权理事会关于报复问题的辩论
联合国秘书长关于报复问题的年度报告显示,人权理事会的十几个现任成员国和三个渴望加入的国家对试图与联合国接触的个人或团体进行了报复。
Side event on human rights in the Uyghur region (Xinjiang), HRC57. © Photo: ISHR
2025年4月28日,国际人权服务社发布最新报告,深入剖析中国政府如何限制独立公民社会人士与人权捍卫者在联合国人权机制中的参与空间。报告分析了中国在联合国非政府组织委员会中的角色、中国政府主导的非政府组织日益增长的存在,及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恐吓与报复行为。
国际人权服务社指出,中国政府广泛利用其在联合国人权机制中的席位,并大幅推动中国政府主导的非政府组织(government-organised NGOs,简称GONGO) 的参与,以阻止和威慑独立非政府组织及人权捍卫者与联合国接触,并对参与者实施报复。
该报告以《健康的社会不应只有一种声音》为题,详尽记录了自2018年以来,中国如何持续限缩独立公民社会在联合国人权机制的活动空间,其中涉及人权理事会、特别程序、条约机构及普遍定期审议等机制。国际人权服务社通过访谈及大量数据分析发现,中国在非政府组织委员会中动用延期程序、在人权理事会和其自身接受审议期间大规模推动 GONGO 参与、动用程序手段打压非政府组织发言、阻止其与外交官会面,并在联合国内外对参与者实施恐吓与报复。
此报告亦作为国际调查记者联盟于今日发布的全球联合调查的核心材料之一,受到多家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包括《卫报》、《世界报》、《国家报》、《华盛顿邮报》、《日内瓦论坛报》和 《Tamedia》。
中国政府不希望在联合国出现独立声音,并极力将这些声音从日内瓦与纽约排除在外。这一行径与其自诩为可靠的多边主义领导者的形象背道而驰。其意图在于规避外界批评、操控论述、干预人权规范的发展,并削弱联合国机构的独立性。国际人权服务中国项目经理戴海彦(Raphaël Viana David)
人权捍卫者和公民社会组织是全球人权事业、可持续发展及民主问责的重要贡献者。他们在联合国的参与不仅提供关键专业知识,强化国际社会对人权侵犯的应对,也为受害者及受影响群体发声。
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中国党国体制对国内公民社会的压制日益加剧,并系统性地打压异见及强化集权统治。联合国,尤其是设于日内瓦的人权机制,成为中国人权捍卫者为数不多可用于开展倡导、提出证词、记录侵权行为并表达关切的平台。
国际人权服务社在其长达57页的报告中指出,中国政府积极阻止独立非政府组织取得联合国咨商地位、进入联合国场所、在人权理事会发言或与外交官会面。北京亦系统性地对参与联合国人权机制者进行报复,并持续限缩本已有限的公民社会空间。报告重点包括:
这些行径严重破坏联合国人权机制的公正性与效能,为其他倾向威权治理的国家树立了恶劣先例。当前地缘政治局势变化多端,愈来愈多国家——包括一些传统奉行民主制度的国家——趋向效仿中国做法,对全球独立公民社会构成广泛而深远的威胁。
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当前必须采取果断行动与必要改革,防止任何强权势力——无论是习近平领导的中国,普京领导的俄罗斯,或特朗普领导的美国——借助其外交影响力,为自身利益重写国际规则。国际人权服务中国项目经理戴海彦(Raphaël Viana David)
对此类行为有力且一致的联合国及外交回应至关重要,以保护人权捍卫者安全,并维护联合国人权机制的公信力。尽管已有多个联合国机制及会员国公开或私下表达对中国报复行为的关切,提高了其进行报复的政治成本,但联合国机构对个案的长期持续跟进仍需加强。
虽然本报告以中国为重点分析对象,但所揭示的问题是系统性的。基于本报告的研究,国际人权服务社向联合国相关机构及会员国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旨在抵御对公民社会空间的干预与限制。这些建议旨在改进联合国程序,防止任何国家操纵国际机制以压制独立声音。其中,GONGO的不断扩张构成复杂的挑战,因应机制必须在不妨碍真正独立公民社会组织正常参与的前提下,有效识别国家代理组织。
国际人权服务社的建议包括:
联合国秘书长关于报复问题的年度报告显示,人权理事会的十几个现任成员国和三个渴望加入的国家对试图与联合国接触的个人或团体进行了报复。
过去几个月,联合国人权事务主管加大了对香港和中国大陆侵犯人权行为的谴责力度。人权组织和活动人士仍然对联合国减少对西藏和联合国新疆报告的关注感到担忧。
在新疆报告发布近两年后,人权组织敦促联合国人权事务负责人对其办公室的该报告采取后续行动。